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海绵城市规划
一、海绵城市解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要求,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为主的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现结合海绵城市发展方向,将公司现有的先进技术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以达到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收集、渗透、储留及再利用的作用。
二、设计规划理念
1.绿地规划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使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
2.道路交通
道路、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也可利用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卵形槽是我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排水管,采用内槽“鸡蛋型”的流行工艺设计。该产品特别适用于城市道路和步行街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
U形槽在工场预制,产品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还可用于绿化明渠、农田灌溉等。
雨水渗透沟运用在道路两侧,产品底部为开放式,铺设预制底板,碎石等渗透工法处理,产品顶部可安装方形雨水篦子。该产品能够更好的对雨水进行渗透、收集
渗透整体井是利用雨污水整体井模具经过特殊渗透面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渗透功能的整体井。
渗透井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可在渗透井周围设置水平渗透管,并在渗透管周围铺设砾石。
渗透管采用黄金分割法取得管身比例。
将渗透管预埋至城市绿地或干旱农田地下,可充分灌溉其周围土地。
优点:整体井工期短,安装快,密闭性好,不透水,避免污水污染附近土地。作为雨污水收集井效果好,单斜壁井帽设计方便工人清理。
3.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也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状况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目标要求。
有条件的城市水系,其岸线应设计为生态驳岸,并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生态护坡既能优化城市河道,还能恢复水系生态系统。
生态护坡是我公司从日本引进的国际先进专利技术,应用于河道、山体保护及道路两侧倾斜面治理,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景观和完善生态环境减缓水流流速、防止水土流失的多重功能。
(1)水系规划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确保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原有的水系。
城市水系规划应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并与城市总规划同步协调。
阶梯式生态护坡 ,可用在河道、道路两侧、山体等方面。在河道两侧使用碎石和沙袋作为填充物,方便水中生物筑巢及生长从而达到绿化效果,促进环保生态的形成,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宜从大局入手,既要考虑“山水林田湖”这些“大海绵”的问题,又要考虑低影响开发“小海绵”的建设。海绵城市,要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公司将新的治水理念和城市开发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海绵城市,水是核心问题,城市建设离不开对水的关注!对水的问题既要有宏观的战略思维,又要有可行的技术手段。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理解,不应该片面肤浅的认为海绵城市就是修一些蓄水池,铺一些透水砖,建几块下凹式绿地。